Water meter knowledge
水表知识
水表发展简史
发布时间:2014-11-10
从1825年英国的克路斯发明了真正具有仪表特征的平衡罐式水表以来,水表的发展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期间,水表的结构先后出现了往复式单活塞式水表、旋转活塞式水表、圆盘式水表、旋翼式水表和螺翼式水表(又称沃特曼水表)等形式。这些水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至今仍被各国水表制造企业沿用,但在设计、工艺和选材等方面不断进步,大大提高了水表的计量性能和可靠性,降低了制造成本。
我国的水表使用和生产起步较晚。1879年,李鸿章为操办海军,在旅顺口创建了我国第一家水厂。1883年英殖民主义者在上海建立了第二个水厂,水表开始进入我国。随着一些沿海城市相继建造水厂,至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上海光华机械厂(现上海光华仪表厂前身)等从国外进口部分零件生产水表。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英法日德等国家的水表一直占据着我国的水表行业,这些不同品种、规格繁杂的水表,由于标准不一、零件不能互换,给以后自来水公司的水表维修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949年解放后,随着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我国的水表工业也相应地发展起来。从1955年起,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武汉、广州等城市自来水公司先后开始生产水表。20世纪50年代后期,上海光华仪表厂开始试制少量的全金属结构、指针读数的速度式水表。1958年上海光华仪表厂将水表生产转移给宁波水表厂(现宁波水表有限公司的前身)。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原一机部仪表局的重视下,由国家投资建设,在国内确立了两家水表生产厂,即天津自动化仪表三厂和宁波水表厂。当时,我国两个水表专业生产厂的年生产总量不到五万台水表。1965年,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四局委托上海热工仪表科学研究所和原国家建筑工程部城建局会同宁波水表厂、天津自动化仪表厂,与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杭州、广州、武汉等自来水公司水表厂组成全国水表统一设计工作组,对旋翼式水表进行统一设计。经过二年的工作,先后完成了DN15~DN50小口径多流束旋翼湿式水表系列和DN80~DN150多流束旋翼湿式水表系列产品的设计及样机试制,从而改变了国内水表品种繁杂、质量低下的"万国牌"状态。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国内在这段时间也相继组建了几个水表生产厂,同时在产品系列方面从小口径发展到大口径水表。北方以天津自动化仪表三厂为主仿制了垂直旋翼式水表,南方以宁波水表厂为主仿照德国西门子样机试制了DN80~DN200的水平螺翼史水表,为国内以后大口径水表两大基型奠定了基础。1973年,全国水表行业又推荐了上海自来水公司水表厂和宁波水表厂研制的水平螺翼式水表,作为当时我国在该系列水表的发展方向。至此,我国从民用到工业所需的各种规格水表形成了统一设计和推荐的系列产品。
20世纪80年代初,水表行业在机械工业部上海市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组织下,根据当时水表国际标准ISO4064的要求,对小口径水表又推出了八位指针、整体叶轮的全国统一设计的水表。统一设计和水表零部件的塑料化,为组织水表专业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大大推动我国水表工业进步与发展,满足了日益发展的城乡自来水业的发展需求。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持续高速发展,水表行业也快速发展,企业数量和总产品都增加了一倍多,同时各种智能型水表、水表抄表系统等产品也开始兴起。
1985年,国家经济委员会下文将水表产品纳入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目录,同时,水表行业开始执行水表国家标准GB778-1984《公称口径15~40mm旋翼式冷水水表》。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计量法,水表这一计量器具的管理逐渐纳入法制管理轨道,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对水表制造企业按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管理。20世纪8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过渡时期内,水表产品实施双证同时管理,即原机械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和原国家计量局颁发的"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直到1994年才基本结束,期间共有55家企业领取过双证。1987年,国家计量局将水表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去明细目录》。1988年,国家经贸委发文,将七位指针式的基表型水表(旋翼式水表,LXS-15~40)列入淘汰产品目录。1991年国家技术监督局规定了对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实施办法,其中对小口径民用水表实行"安装前首次检定,到期轮换"、工业用水表实行"周期检定"的管理方法。从1999年开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将水表列为六个重点管理计量器具之一,其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的发放权上收到省一级,并颁布了水表生产必备条件。